在手工制作月餅的過程中,比較有意思的是“成形”這一步。所謂成形,是指在把餡料用餅皮均勻地包裹成圓形后,用模具將其壓成餅狀的過程。一般而言,先將月餅倒扣在模具里,壓緊后先在案子上側扣一下,反面正扣一下就可以把月餅取出來。成形后的月餅,除了表皮還沒經過烘烤變成金黃色外,從形狀上來看和成品已經沒有什么區別了。
手工時代的傳統月餅
月餅的種類很多,根據地域的不同,月餅分為廣式月餅、京式月餅、蘇式月餅、臺式月餅、滇式月餅、潮式月餅、徽式月餅、衢式月餅、秦式月餅等,口味咸甜麻辣不一而足。包括東莞在內的嶺南地區,各大賣場售賣的月餅還是以廣式為主。據模具專家羅百輝介紹,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食品,月餅經歷過手工作坊式的生產和使用機器的現代化生產的不同階段。在手工作坊時代,月餅從選料、配料、和面、包餡、成形、烘烤、掃蛋、冷卻等所有的步驟都少不了人工。
從圓球狀到變成月餅,大功勞者自然是模具了。傳統模具現在市面上已經很難見到,但年長一點的人或許還有印象。傳統的月餅模具一般用硬木制成,從外形上看有點像乒乓球拍,但更窄長也更厚,其中一面有一個凹下去的地方,里面刻有古樸細膩的刀刻花紋,一些有自己名號的餅家會在模具里面刻上名字,這種做法一直保留到今天。
手工作坊式的月餅生產由于其產量少,無法量產,而且質量的個體差異比較大,大型企業早已棄用這種過時的生產方式,轉而采用現代化的自動生產設備以保證月餅的品質。
現代化工序下的月餅生產
現在市場上的月餅,都是現代化流水線生產,那么,與傳統的手工工序相比,這類產品的生產過程怎樣?模具專家羅百輝認為,現代化的月餅生產流程與傳統手工生產并無本質差異,但由于采用了自動化的設備優化了生產流程,所以月餅質量穩定,個體差異小。
首先要做的是選料和配料。生產月餅的企業會在供應商那里挑選相應的原材料,并進行檢測、篩選、入庫。在制作月餅之前,生產工人會將所需的配料加入機器中。
然后是制作月餅的餅皮啦。傳統的廣式月餅的餅皮用面粉制作,在和面的時候加入水和細砂糖配成的糖漿、花生油以及少量的碳酸鉀和碳酸鈉,這一步驟無需人工,可以由機器直接完成。
制作完餅皮后,就可以對餡料進行包裹。對純蓮蓉、豆沙或者五仁的餡料進行包裹可以直接由機器完成,假如是做蓮蓉月餅的話,在機器加入蛋黃后,還需人手對月餅進行封口。
在完成餡料的包裹后,生產線將未成形的月餅送到成形機上進行壓制成形,成形后的月餅經過輸送帶的運送進入“隧道樓”(像隧道一樣的長形烤箱)進行第一次烘焙。月餅的烘焙對火候很講究,分“面火”和“底火”。在烘焙時,“面火”要保持在230℃,“底火”則是185℃。根據月餅大小的不同,第一次烘焙的時間為14-18分鐘。
在完成第一次烘焙后,輸送帶將八成熟的月餅從“隧道樓”送出來進行“掃蛋”,工人會用刷子將蛋液均勻地掃在月餅上,每個月餅需要掃12次,讓餅皮充分吸收蛋香。
掃完蛋后,月餅會進行7-9分鐘的第二次烘焙,烘焙結束后,月餅的生產就基本完成了。之后,要將月餅送到冷卻間,冷卻到50℃以下,月餅就可以送去進行包裝了。不過,在包裝之前,還要通過金屬探測器的檢測,以保證月餅里面沒有殘留雜質。